这个世界有一种神技能
叫P图拯救世界
但要命的是
有一种对立物,叫奇葩买家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能看见这种
或者这种
又或者是这种
还有这种
等等一系列的某宝买家秀
其实卖家与买家的奇葩差距
在汽车圈中同样适用
“概念林志玲,量产罗玉凤”
这话用在概念车与量产车的巨大差距上
简直不能太贴切
目前大多数的量产车型他们的外观其实都可以在车企过去的概念车中找到身影
大家可能就无法理解了
为啥都是车,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其实对于车企来说
造车衡量一切的标准都是基于“成本”来做的
那我们常说的概念说,他到底是什么玩意?
概念车其实是有分类的,一种是真正的汽车,接近于量产,主要是车企为了推出试水的车型。另一种是属于设计概念模型,这种概念车设计超前,但是由于成本、环境、科研水平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量产不了的,也可能永不投产,或者是作为车企对某一时刻的纪念,也代表着车企对未来造车的展望。
而我们说的量产车,顾名思义,就是已经大量生产了的车,一般来说,必须达到50辆才可以称为“量产”。量产车是有明确定位、价格,并且已推向市场的车型。
概念车的外观为啥如此叼炸天,是因为概念车的车身用了非常多不规则的曲面折线,也没有考虑风阻系数因素,这种造型加工起来不仅复杂而且制造成本也非常高,和市场上的量产车竞争将完全没有优势。有些概念车最后也得以做成量产车投放市场,但也是妥协让步的结果——在概念车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简化和改变。
这种理想对现实的妥协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汽车厂商推出一款量产车目的很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赚钱。迎合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王道。概念车虽然造型前卫,但制造成本也水涨船高,加上后期的维修保养费用,真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承受得起的,推出之后销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是能开就好的阶段了,厂商们也会努力在概念车和量产车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成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以及现有的制造技术上,尽量让量产车和概念车接近,让汽车的外观造型符合大众越来越独特的口味。
12月22日,“在一起 去远方”全新星纪元ET增程四驱媒体品鉴暨上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