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中国汽车市场,可谓纷繁复杂,热闹非凡,去年开始,持续到现在的新能源骗补调查终于落下了帷幕,我们再一次不幸的看到,中国品牌商用车品牌在整个事件中几乎全军覆没,当然骗补行为败露之后,一些车企将面临巨额罚款,类似海格汽车这样的车企甚至已经进入了紧急状态,去年在政策刺激之下的新能源汽车狂热在政策漏洞和顶层设计缺陷暴露之后,一切仿佛又重回远点,新能源商用车大面积骗补,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又上不去,当然,也正是如此,我们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中国汽车品牌从量变走向质变,难道是永远跨不过的一道坎吗,只有政策的刺激才能带来短暂的高潮?
今年在汽车安全领域,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情况,先有森雅S80在第二批C-NCAP碰撞测试中『勇夺』一星评价,后有第三批C-NCAP华晨金杯750再夺两星,有关于这两款产品碰撞测试的详细解读,我们会在之后推出,现在基本的数据分析已经完成,可以说这样的车型为了将产品价格降到很低,几乎将车辆的安全性能降到了不能再低的位置,说白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用低价换销量,但是这样的方式对吗?对于这些二三线品牌来说,可能这也是他们获得销量,获取生存机会的一个办法,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很难推进厂商和品牌向中国明星车企发展,可能也就是徘徊在半死不活的临界点。
如果我们说这一点,您各位觉得没什么道理的话,那么我们就举一个反面的例子,目前中国品牌阵营中,长安、吉利、广汽算是比较强势的存在,最近发布的产品中,吉利博越、广汽传祺GS8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吉利博越由于产能受限问题,积攒了大量的客户订单,令厂商头疼不已,广汽传祺GS8在很多媒体朋友看来,将是中国品牌大型SUV的门面担当。
就拿吉利博越这款车来说吧,吉利博越虽然起售价不高,但是1.8T自动挡车型的价格其实也并不是那种跌破眼球的类型,也不便宜,由于产能受限,消费者提不到车,经销商挨骂,厂商心急如焚,我想这不是价格不高就能做到,更多还是看到了吉利这两年的发展以及沃尔沃给予吉利的安全技术加成,和华晨金杯750一同参加第三批C-NCAP的博越,获得了本次碰撞测试六款车型中最高的58.2分,超过金杯750将近一倍,那么和金杯750比起来,你能说吉利不低的价格就一定处于劣势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我想消费者更多的还是看到了吉利的产品口碑和沃尔沃加入之后带来的安全性能表现。也可以说,吉利、广汽已经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完全追求销量,也就能静下心来设计制造更多优质的产品,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质量换销量,销量反哺质量。
相对于吉利、广汽、长安这样算是已经完成蜕变,建立新的发展路径的中国品牌,绝大多数中国品牌依然在低价换销量的泥淖里挣扎,其实中国品牌厂商大面积的山寨行为也是出于这样的初衷,产品设计借鉴他人、装配不扎实、安全性能低下,唯一的一个优势可能也就是价格了,所以我们看到众泰T600、陆风X7这样的山寨品在不断接到投诉之后依然能获得非常好的销量,说白了,这些品牌想要获得起飞,摆脱二三线的命运,至少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希望。而不断涌入中国品牌阵容的新品牌,我们也很难看到他们有多少发展前景,尤其是斯威、汉腾这样没有什么核心技术的品牌,在中国品牌本身就大面积滞后的情况下,这些品牌想要获得发展前景,面临的挑战则会更大。
我们一直有一个观点,大多数的中国品牌目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所以才催生了上述的诸多问题和怪相,当然汽车市场的火热也让一些品牌在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这个发展必然要面临的问题上彷徨,很不幸大多数品牌选择了做大,也就是销量最重,忽视产品的用户体验,安全性能,所以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品牌SUV一轮过山车式的轮回之后,一切重回远点,一些被炒的炙热的廉价SUV遭遇销量滑铁卢,合资品牌重新占领高地。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广汽、吉利、长安这些一线品牌完成量的积累,开始向高端化、高性能、高安全性的产品研发思路靠近,这些品牌或将是中国品牌未来的脊梁,但是还是那句话,中国品牌整体由量变向质变的过程依然显得太拖沓和缓慢了中国品牌整体完成质变的道路还很漫长。
12月22日,“在一起 去远方”全新星纪元ET增程四驱媒体品鉴暨上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