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近日举行的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十周年庆典暨2016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沈荣华用四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从事人才工作的感受:“中央领导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决心前所未有,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前所未有,推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措施前所未有。”
事实上,近年来汽车行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正受到行业机构前所未有地重视和关注,在本届论坛上笔者也看到了汽车人才培养领域的新动向——协同合作发展。
汽车是一门极为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应用型学科,汽车人才培养更需要汽车类院校和汽车企业的多方参与。但多年来,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呈现表面化和分散化的特点,甚至连校企合作模式应用多年的职业院校现状也无法令人满意。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尹桂瓒就曾表示,目前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仍然是两条线,紧密程度远不如国外。正因如此,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脱节现象,理论和实际不能有效结合制约了行业人才的发展。随着当前汽车企业对高质量和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广度和深度,培养满足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令人欣慰的是,过去“深耕”汽车人才培养的两家行业机构——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已经在汽车人才领域加强了沟通和交流,这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在论坛上为“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平台“打广告”可见一斑。
两家行业机构的合作,将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过去双方均拥有大量汽车类院校和汽车企业的资源,但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在汽车企业人力资源领域具有较强优势,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则在汽车院校方面拥有更多资源,以往相互合作并不多,颇有几分“各自为政”的意思。如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发起并成立了中国汽车校企联盟,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近两年也鼓励汽车企业前往“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的现场招募人才,不免有重复劳动之嫌。如今,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开始频繁,在汽车专业人才就业方面有望明确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双方未来的合作有望搭建起汽车行业内最广泛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从而有力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不过,在笔者看来,汽车行业要想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仅靠行业机构间的合作还不够,加强汽车类院校和汽车企业间的合作培养才是关键。其实,当汽车专业的学子还在校园学习之际,汽车企业就可介入,除了现行的提供实习基地和开设讲座形式外,汽车企业的专家还可以进一步参与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等过程,不仅可帮助汽车类院校提升人才的应用知识水平,还能有效减少校园人才进入企业后的入职培养时间和精力。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也可为高校汽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据笔者所知,汽车行业内开展汽车人才相关工作的行业机构并不只此两家,他们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也和上述两家行业机构有所重叠,未来如能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促成更多汽车行业人才工作机构间的交流和合作,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汽车人才更快、更好地发展。毕竟,提升我国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在研发等环节抱团取暖外,人才的抱团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
12月15日,奇瑞集团高端品牌EXEED星途(以下简称:星途)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