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汽车行业,因新能源汽车骗补名单的曝光而沸沸扬扬。这场近年来最大的行业审查行动既走到了尾声,也步入了高潮。
虽然财政部官方文件公开的非完整名单中只列举了5家车企骗补的典型案例,但行业内外已经明确,这仅是“冰山一角”。有企业虚报千余辆汽车信息, 意图骗补2亿多元;有企业千余辆汽车还在工厂里生产,却按照完工多申请补贴5亿多元……单这5个公开案例,涉及的骗补总金额即已超过10亿元,涉及虚假申 报或已申报未完工车辆合计已达3500余辆。其中,涉嫌恶意骗补且情节最为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不仅被财政部取消了中央财政补贴资格,还被工 信部取消了整车生产资质。
与官方文件一起刷爆屏的,还有坊间流传的一份《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这个超长的、未被证实却也未被官方辟谣的表格, 更是令人瞠目。表中显示,在多部委针对93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中,多达72家“有问题”,问题车辆总计76374辆。倘若如此,按照201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33万辆来看,问题车辆占了近1/4,且涉及金额共计92.707亿元(平均一辆车12万元)!
此前,无论是政府、企业抑或是媒体,都似乎低估了事件本身的严重性。而现在,用“行业丑闻”来概括,并不为过。“有牌无车”、“有车无电”、 “标识不符”、“车辆闲置”……为了补贴,企业的歪招五花八门,可气、可叹、可恨。缺乏诚信守法的观念与环境,受巨大利益驱使,以及行业爆发性增长的诱 惑,导致大量企业随波逐流、铤而走险。骗补事件的主体在企业,企业罪责难逃。不过细想,如此多的车企走了邪路、置身其中,原因难道仅是他们的急功近利那么 简单?必然不是。
早在2010年,国家就将新能源汽车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 累计安排新能源汽车推广补助资金高达334.35亿元。在补贴的推动下,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汽车产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且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产销国。产业发展的推手是补贴,而今出现问题的源头也是补贴。“补贴过度、简单粗暴、欠科学合理”,曾被行业人 士多次呼吁,却始终未得到改善,至今新的调整政策尚未出台。由高补贴引发的乱象在客车行业尤为突出。以最典型的6~8米客车为例,按照部分地方补贴与国家 补贴1:1的设定,相应车型可获补贴总额接近甚至超过成本,曾卖出“白菜价”,一方面市场哄抢,另一方面企业大干快上。销量上的不正常暴涨,与市场经济发 展规律背道而驰。
11月15日,2024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腾势
11月15日,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启幕,在2.1馆比亚
11月15日,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中大型旗舰MPV夏内饰科技在广州车
2024年11月15日,iCAR品牌全新车型iCAR V23在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
2024年11月15日,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进出口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