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自主汽车协会会长 李庆文)
一段时间里,讨论中国自主汽车成长壮大、失误失策时,较多集中在国家战略得失上,关注在汽车行业发展顶层设计上。由此,发生和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争论和批评,使社会公众的注意力过度集中于汽车行业发展的战略层面,导致社会公众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完全靠外国汽车的技术与产品发展,自主汽车企业毫无建树,一位着名家电企业家曾当面对我说,他感觉中国汽车企业干得有点窝囊,汽车品牌被国际跨国公司垄断。
汽车行业自身的关注焦点也主要都集中在一些高大上的问题上,讨论国家政策和行业问题积极参与,发言踊跃,可是,讨论微观层面问题时,特别是讨论汽车国有企业改革时,左躲右闪,拐弯抹角不入正题。如今,有的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发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特殊困难,既不缺少资金,也不缺少人才和技术,自主品牌就是搞不上去,难道还是一般性的宏观战略问题吗?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企业体制和机制上出了问题,老病未除,重发重犯,如果不痛下决心,壮士断腕,彻底根除旧体制旧机制,这样的国企前景黯淡。总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的主体仍然是国有汽车企业,国有汽车企业占有的生产要素份额和社会资源数量都超过民营汽车企业。国有企业自主发展不顺利,自主创新能力低,自主品牌差,中国汽车自主发展之路必然坎坷曲折,风险迭出,甚至中途夭折,再一次失去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战略机遇。一位中国汽车老人,曾对我说,今天中国汽车真是遇到了历史机遇,你们这一代汽车人真幸运啊!可是,我们这一代汽车人能否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呢?
高处不胜寒,高处既容易产生恐高症,也容易产生虚浮感。以大为荣,以高为尊,以虚为智,用高大上的论述,前沿虚空的预言,上纲上线的意识形态语言,把宏观层面的策略性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以此压制不同意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一系列违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随机性政策,打着战略外衣,喊着顶层设计口号,不断出台,有形之手在新包装下冠冕堂皇地加以推行。把微观层面的问题,不加科学分析的归属于宏观战略失误上。
笔者在此严肃认真声明,对仰望星空,登高望远,探讨中国汽车发展战略问题,无一丁点反对。不管讨论的效果如何,有讨论总归比没有讨论要好,笔者对此也十分热心,长时间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并收获甚多,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又使自己逐渐对中国汽车的认识由表及里,抽象的概念、理论,聚集到一个一个具体企业身上,使自己在整体把握,明了具体,心中有数上有所体会。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看自主汽车之成长,之壮大,有种澄心悟道,天晴地阔的感觉,一些清晰明确、平常真切的观点油然而升。中国汽车要自主发展,其实从国家战略层面看,从来如此,从来未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高呼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响亮口号,奋力拼搏,努力奋斗,先后建设了一汽、二汽等一批完全自主的汽车企业。当改革开放春风吹来,睁开双眼,面对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时,我们惊呆了,惊醒了,原来世外已经变得如此灿烂,如此先进,如此强大。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初衷,开放发展、引进外资,目的仍然是发展自主汽车。由此,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上演了一出从未有过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中外合资合作大戏,一直演到今天,还在继续,还在不断出现曲折跌宕的新剧情。两方主角有分有合,有真有假。但是,我们发展自主汽车之初心,一直未改。当下,问题的关键是不改的初心遇到现实的骨感,中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是,乘用车60%的市场被外国品牌占有,中高端市场几乎被跨国公司垄断,自主汽车创新能力弱,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低,品牌溢价能力差,多数自主汽车企业仍然艰难前行,不盈利或微利,只有个别自主企业实现了较大盈利,步入持续发展轨道。
有人把高铁自主发展的伟大与汽车自主发展的尴尬放在一起相比较,怨愤陡然而起,批判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中国自主汽车在批判的声浪中灰头土脸,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似乎全面失败。激情,豪情,热情,太炙热后,不但会使人皮肉受伤,而且更会使人理性丧失。中国汽车自主发展之路虽然不够顺利,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实一代一代中国汽车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探索与实践,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种下的自主发展种子已经长出健壮挺拔的一棵棵大树,正在迅速成林。更可贵的是,在同样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一些自主企业已经闯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发展之路,坚持发展电动汽车,比亚迪成为世界着名的电动汽车公司;坚持聚焦战略,长城汽车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着名的SUV汽车公司;抓住机会,果断出击,吉利成功并购沃尔沃汽车,成为迅速崛起的汽车公司;坚持改革创新,率先实现年产销自主品牌超百万辆,形成自主体系能力,有效整合全球资源,长安汽车成为自主汽车第一品牌;起步于荒芜之地,一直坚定走自主发展之路,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虽然遇到困难,从未退缩,咬紧牙,埋头转型,渐入坦途佳境的奇瑞。都值得我们认真观察,系统总结。
在通过创新驱动,建设汽车强国战略统领下,制订好切实有效的宏观政策和策略十分必要,事实上,我们多数精力和资源也集中在这个层面上,由此,也产生出一些有利于汽车强国目标实现的政策,可是,凡事都要有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过犹不及。如今,行业政策和法规出台之多,出台之快,超出想象,微观企业迎接不暇,苦不堪言,苦不敢言。审批声名狼藉,就改为备案,或者标准,或者在背后支持官方背景深厚的行业机构制定路线图时间表,有形之手变着花样直接干预企业。其实,现在最为急迫的是如何让企业成为汽车强国梦中的真正主角。我们习惯批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指责企业自主发展不力,很少肯定企业,褒奖企业,更加要命的是对自主汽车企业获得的成功和进步,不但不去认真总结和推广,横挑鼻子竖挑眼。长城汽车实行聚焦战略,在SUV上取得巨大进步,就说他产品单一,风险大。奇瑞早几年实行多品牌战略,就批评他急于求成。吉利大胆收购沃尔沃,就担忧他消化不了。长安汽车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就批评他形式主义,难收实效。北京汽车立志大干自主,就嘲笑他说大话。总而言之,汽车企业自主发展的经验,鲜有总结,教训却广为传播。我认为,当下,不但要加强对自主汽车企业成功案例的总结、肯定、传播,而且要通过归纳、整理,总结出自主汽车企业的发展规律。这项工作比之一些空洞设计、大话套话,要重要的多,要有用的多。
我们没必要把美欧日韩汽车企业当神来敬仰,当模板来照搬照抄。外国的月亮在中国不一定圆,也不一定亮。借鉴不等同于复制。简单复制与自主发展是天生的对头,想通过简单复制获得核心技术的试验,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选择。良好的愿望变成伤感的结局,善良的期待获得的是无情无义的商业交易和利益博弈。世界上连免费的午餐都没有,怎么可能会有分享核心技术和品牌的商业恋爱?
敬畏之心永远要有,放弃自主之意永远要无,自主之根永远要强。我们有自己的选择,一定就会有自己的道路,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自主企业成长壮大的规律和模式已经清晰明确,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并使之成为今后自主发展的方向和行动指导,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发展之路就会比过去更坚定、更顺利、更有成效。中国自主汽车企业里一定会产生出世界级的汽车公司,也必然会创造出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汽车强国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
12月15日,奇瑞集团高端品牌EXEED星途(以下简称:星途)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