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5年以前,用“傻多速”这个称号来形容中国消费者,真的很贴切,“人傻”、“钱多”、“速来”。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产品,只要跟“高大上”沾点边的东西,都能自抬身价,卖出个让人两眼发红的利润。然后回头一看LV、GUCCI、HERMES都是“made in china”,进了东南区域,大大小小的作坊里都会生产。更有像LEE、JACKJONES、SELECTED这种品牌,在美国无非就是普通货,但在中国却能在各大CBD中站稳脚跟。汽车也不例外,几年前大多国外的车型,以合资形式进入中国的第一步就是减配,省去部分比较高昂的配置成本,美其名曰“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改良”,例如安全配置,美版标配的6气囊,在中国就成了2气囊,美版标配的胎压监测、倒车影像等,在中国车型上也都消失了,就连大多数欧美国家都强制要求安装的ESP,在中国往往都是二三十万元级别以上的高配车型才有。可即便是这样,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依旧可以靠技术优势赚取巨大利益。
消费者成长加大市场压力,让车企好好做车
如上述做法,虽然有些车企还在继续,但对于现在的中国车市来说,是行不通了。入门级车辆的安全气囊虽然还只有两个,但ESP这样的安全系统已然走向了平民化,12万左右的车型搭载ESP已经非常常见,ABS、胎压监测、倒车影像在普通家用车上基本都不会少了。虽然不像许多欧洲国家和美国那样,要求上市车型会强制搭载ESP系统和一些安全设备,但这属于政府的市场监管问题,抛开市场监管,不得不说,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人群,是越来越精明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普通家用车中,同样落地价位,排量一致的情况下,其实汽车本身的动力性能差异并不是很大,除去高尔夫GTI、福克斯ST这样的小钢炮,要看大部分车的性能其实相差无几,况且不同的车型针对不同的驾驶习惯,给出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就连本人不怎么喜欢的起亚和马自达依然粉丝无数,所以也没必要拿着那点数据说三道四。而在不去细究动力性能的情况下,多出ESP、ABS系统和胎压监测等实用的配置,无疑就会给汽车加分。而且对于这些加分项目,消费者并不盲目。就拿ESP来说,平是开车的时候似乎也感受不到它具体作用在哪了,但要是遇到紧急转弯避开车辆的情况,它的用处也就立马体现出来,毕竟是经过专业测试的安全系统,同样价位能多买到一份安全,何乐而不为。像汽车中控屏,大部分人要它也只是看看电影听听音乐,而加装个GPS系统却还要额外收费,手机上随便下个软件都能解决的问题也就别再拿来忽悠人了。外加大多的可选项目,真皮座椅、后视镜折叠、座椅加热、防夹手功能等等,现在的中国消费者基本都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一个明智的判断,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针对自身进行严格考量。
产品重要,态度一样不能少
说到态度问题,不得不说一个召回问题。以前像日系车在美国的大面积召回,车企听到召回二字时,那叫一个不情愿,到嘴的肉还要吐出去,想想谁都不乐意,但美国采取了强制手段,姑且不论网上的各种分析,是美国人绊了日本一道还是别的什么情况,中国受到了欺负是真实存在的,就一个汉兰达的爬坡门,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还是无疾而终。“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别过30°”、“买车是开的,不是爬坡的”,等等诸如此类的笑柄却让消费者买单,这种可笑的逻辑实在是让人无语。
反观现在,虽然汽车召回率仍在不断创造新高,但出现质量问题也情有可缘,在这个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各大车企每年都争先恐后的推出新车,新车设计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而且缺少时间检验,不管是国产的中国品牌还是合资企业或是进口车型。从前几年大多数车企的召回都不情不愿,还要加上一些强制手段,到现在能够主动召回,不得不说是一大进步,主动承认错误,消费者也会理解原谅,再加上有力的监管措施,整个市场都在合理、合法的对消费者进行保护。
想吃大蛋糕,还要正装出席
记得曾经大众说,“中国是大众最重要的市场,没有之一”,现在这句话也被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重复着,德国的三驾马车、丰田、本田、雷诺,就算说出的话不一样,大致也离不开这个意思。这不难看出中国的汽车市场到底有多大份额,所以想在这巨大的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还需要拿出“够意思”的东西。
还是追回那句话,“针对中国市场进行改良”,而此“改良”非彼“改良”。像Jeep自由光(进口)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后,打入中国市场,就是没针对中国市场做足改良,一个9AT的变速箱本是亮点,还带着从美国归来的王者荣耀,想在中国一炮而红,结果大家都懂,落得现在这个下场,狂降15万也少有人问津。
而德国的三驾马车进入中国市场却得到了不错的回应,宝马、奔驰、奥迪如今在大街上也是随处可见了,以往的宝马三系,同款的合资与进口相比或许比较坑爹,但宝马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宝马最新款的320i上来看,无论从价格还是配置上,都尽量在回归一个实际的水平,增加了在中国更为需要的倒车影像,行车显示屏,删去了车顶行李架,感应后备厢等,在中国并不实用的东西。再对两车的价格进行比较,除去进口关税,不考虑个人的喜好,两车的性价比确实有的一拼。
从这也不难看出,中国车市的消费者对车的实用性判断更加准确到位。
随着中国品牌的不断成长,逐渐对合资和进口车造成更大压力,在中低端汽车商场中国品牌可谓是站稳脚跟,目前还不断地向更高端的市场进军。汽车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睿智、懂行、包容,以往国外品牌的圈钱计划,在如今的中国是行不通了,就连大众这种车神,在中国也逐渐的走下神坛,开始直面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从汽车行业来看,以前的“国富”,让很多车企有了可乘之机,如今“民强”之后,就请每个车企认真对待每一位消费者,这才是一个车企发展的正确道路。
11月18日,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在
11月15日,2024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拉开帷幕。腾势
11月15日,第二十二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盛大启幕,在2.1馆比亚
11月15日,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中大型旗舰MPV夏内饰科技在广州车
2024年11月15日,iCAR品牌全新车型iCAR V23在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