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金,祖籍河北昌黎,1939年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2001年徐秉金担任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并兼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机械工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工作,历任国家计委外事局副局长、国家经委机电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二司副司长、国务院机电产品进口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任,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出口司司长、部长助理。1991年5月,徐秉金调任国家机电产品进口审查办公室主任。
长期代表国家工业系统参加中美市场准入谈判、GATT(关贸总协定)和WTO(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曾担任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以及GATT和WTO的主要谈判代表。为中国WTO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37期 石油武器
1973年10月17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召开会议,决定对美国采取减产、禁运等措施。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率先宣布完全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紧随其后,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国也纷纷宣布停止向美国出口石油。12月2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大规模提高石油价格,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由此造成美国国内油价暴涨。为了反对美国等工业大国对该地区的石油的控制和掠夺,迫使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改变亲以色列的态度,石油输出国组织又宣布从1974年1月起,将标准原油价格从每桶5.11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从此产油国掌握了自己石油和定价权,打破了西方石油公司对石油定价的垄断。
为了进一步发挥石油武器的作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阿拉伯国家把所需中东石油的国家划分为“友好”、“ 中立”、和“敌对”三个类别,并对“友好国家”作出明确定义:
1、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
2、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
3、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都被划为“敌对”一类,对他们的石油出口大幅上涨。这一招效果明显,中东出口的石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并引发经济危机。石油引起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世界经济的各个角落,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危机持续了长达三年之久。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得使得发达工业国受到沉重打击,中东的阿拉伯国家赢得大把石油美元,但这一切并未结束,几年之后,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
伊朗是中东大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列维国王领导的伊朗石油年产量达到约2亿吨,居中东首位。随着石油财富的膨胀,原来一直依附于美国的巴列维产生了脱离美国控制,领导中东地区的念头。巴列维的举动引起美国的极大不满,美国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向巴列维施压,美国的施压反而使得巴列维更为桀骜不驯,两国关系日益疏远。
巴列维在国内实行独裁统治,巴列维政府官员腐败、道德颓败、社会贫富差距增大,给伊朗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尤其是社会的世俗化和西方化引起了伊朗社会最为强大、最有组织性的伊斯兰什叶派上层的极度不满,最终爆发了由霍梅尼领导声势浩大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国王的统治,建立了新的伊斯兰伊朗。新的伊朗视美国为敌人,美国的影响一下子被从伊朗彻底清除,美国的利益受到严重冲击,从此,伊朗成为美国的死对头。
在中东,除了伊朗外,伊拉克也是石油美元的受益者。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对自己的实力踌躇满志,开始向外扩张。伊拉克的首选目标是伊朗。
伊朗伊拉克两国相邻,有着1200公里的共同边界和100公里的界河,历史上,两伊之间一直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随着实力的增长,伊朗和伊拉克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80年9月下旬,萨达姆趁霍梅尼上台后与美断交,外交形势恶化,国内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战争,史称“两伊战争”。
这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战争从1980年9月22日爆发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双方整整厮杀了8年,除了数百万的生灵涂炭外,双方经济损失惨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除了自身损失外,世界经济也蒙受灾难。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石油出口的咽喉要道,来自全球的油轮将中东石油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由于地利之便,伊朗扼守着这条“石油咽喉”。
1984年4月起,伊拉克利用其空中优势,向停靠在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港口的油轮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伊朗随之报复,双方开始专门袭击对方运输石油和货物的油轮与货船,以后袭船战不断升级,发展到不分国籍,见船就打,自1984年4月“袭船战”起到1988年7月底为止,约有400艘油轮和货轮遭到两伊的袭击,260名海员丧生。袭船战使得世界各国的油轮不敢驶往海湾,海湾各国石油大幅减产,全球石油产量骤降至战前的两成以下,油价随即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34美元,由此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受石油危机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汽车产业。由于中东石油产量减少价格暴涨,美国、西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利润大幅下降。美国国内汽油价格直线上扬,汽油价格上涨导致汽车销量直线下降。
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如日中天,美国国内的企业尤其是汽车企业,日子过得滋润舒服。美国汽车企业实行高福利政策,员工工资在全国名列前茅,高管更是拿着数亿美元年薪的天价工资,就业时收入丰厚,退休后还要保证收入不减,几乎每一家美国汽车企业都背负着沉重退休金负担。高福利员工、天价高管,低效营销网络,畅销车型匮乏,节能环保滞后,天文数字的债务等,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三大汽车企业不堪重负,危机四伏。但低至3—5美元一桶的石油和高至一万至数万美元一辆的汽车仍支撑着庞大而充满危机的美国汽车企业。
二战后的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美国人也被惯坏了。大大咧咧,大手大脚,大房子、大汽车是美国人憧憬与追求的基本生活方式。车身宽敞,装载量大,道路适应性强的SUV成了美国人追捧的经典车型,私家车保有量高达1/6。每到假期,这些耗油量大的“油老虎”在美国的各条公路上威风凛凛,呼啸奔驰。尽管SUV价格不菲。但各汽车企业却毫无顾忌,照样生产,原因是,3—5美元一桶的油价比水贵不了多少,而每卖出一辆SUV,汽车企业就要赚进1万多美元的净利润。低油价支撑着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第一次石油危机前,一桶石油3—5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一桶石油涨到10—12美元,整整翻了3倍,各大发达工业国家的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油价一路飙升,视油如水的美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油价高升的压力。如果说第一次石油危机只是使这些国家感受到了压力,那么,第二次石油危机则使得它们受到沉重的打击。第二次石油危机前的1978年,一桶石油13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油价再翻一倍,涨到每桶30多美元,而且在30多美元的基础上维持小幅上涨的趋势。
两次石油危机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的汽车需求结构,人们的选择热点开始由大型车转向了节省燃油的小型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此时才发觉,自己手上根本没有小型车技术储备,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大洋彼岸的日本汽车正张开血盆大口向自己扑来。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
12月15日,奇瑞集团高端品牌EXEED星途(以下简称:星途)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