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李斌:道路系统和智能汽车今后要“在一起”

李斌:道路系统和智能汽车今后要“在一起”

收藏 评论 点击率:
 
编辑:郑雪芹 来源: 自主汽车网

2016年3月20日,由寰球汽车主办的“思辩互联网第三届国际汽车安全高峰论坛”在享誉世界的互联网+小镇——乌镇举行。在此次高峰论坛上,进行了关于互联网汽车的交锋讨论。以下内容为交通部ITS中心主任李斌的演讲。

交通部ITS中心主任李斌.JPG

交通部ITS中心主任李斌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智能汽车来了,交通基础设施、制度法规准备好了没有?

交通,最大的使命是实现可持续。交通受制于土地、能源、环境等等制约,如何平衡好机动化、土地能源的关系是我们要做,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对未来留有空间。交通需求的管理,包括土地的收费,停车的问题,限行等等,现在还面临新一代的运输工具,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等。

在国际上,这些都属于智能交通体系,由于国内的管理体制的制约,交通设施和管理基本是交通部的事,而汽车产业和产品是汽车行业的问题,二者有点脱节。但是从今以后这两者应该在一起。

交通设施和汽车要天然匹配在一起

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国际上从上个世纪到现在发展很快,我国发展也很快,我们也关注国家本土的企业。

现在是两条路径,一个是传统的汽车豪门,实力雄厚,受到挑战之后也在蓄势待发。另外一个是互联网产业,他们想另辟蹊径。

另外,交通运输一时一刻离不开能源问题,能源网络和能源供给网络,不管是石油、氢都是沿着基础设施延伸而延伸的,新能源的趋势对未来的基础设施的模式和结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况且,智能化和电动化是天然在一起的。

从国际来看,交通和汽车本身是在一起的,在国际智能交通大会上,汽车厂商的声音是最大的,但是在国内,这种情况有些不一样,我们一直在呼吁这两个行业或者是产业多多互动。从国际上来看,要将道路设施、运输工具,包括管理和服务系统统筹考虑。现在欧洲提出了如何将几种元素互动。未来的道路体系和车的新技术是结合在一起的,充电系统、网络,包括如何实现路面摩擦系数的最佳等等整个道路的布局,交通和汽车本来就是在一起。日本的Smartway搞了十年,都是把交通的创新和汽车创新连在一起。

我们怎么办?交通天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不仅仅是技术系统本身,它也和国情、管理、体制有关。

比如交通系统里涉及到土木工程、车辆工程、通信、软件服务等,这几个是不同的专业,各自的体系本身是不一样的,比如土木工程的寿命是按30年到50年设计的,但汽车一般是十年左右,我们的终端可能是一年两年,软件可能是几个小时一次更新。在这样的体系下,我们如何实现统筹和整体的创新?

交通设施和运输工具要天然匹配在一起,好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车辆、工具可能接近于生产力,往往是最活跃和革命性的要素。基础设施和附带的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的体系偏重于生产关系,它和生产力是互相促进和制约的关系。但是车辆更多满足于消费或者是个体、群体的需求,基础设施是公共的服务体系,更多地是从整体和全局入手,所以要在互联网汽车的时代去提升我们整体的交通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构建新型基础设施

从系统的角度去创新,升级服务系统、法律法规,这种创新对运输工具的创新是普惠式的,设施上的一点点升级会大大降低车载的成本,提高效率。这样的话,交通设施为汽车和智能汽车提供相对结构化的安全和友好的运行环境,这是我们的使命。

国际上,各种各样的测试、验证、示范和试点都在做,但是往往受制于现行的法律和调整,很多国家的交通部正在评估现行的法规和标准。另外,要做大量的测试,不管是实验场地测试,还是其他的测试,采集智能汽车和智能驾驶对交通体系,对基础设施,对交通流的影响,如何去提高和改进。包括就现在路上的通讯设备,数字地方、数字化的标志和标线等等提出了新需求。

在互联网汽车的时代构建新型的基础设施,和智能的汽车匹配,在土木设施上进一步地叠加基础设施,我们试图通过政策影响法规,包括专用通信和wifi是否可以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另外一个是能源网络,现在已经在研究高速公路沿线充电设施作为标配等等,包括车联网设施的信息安全,车和车之间可以通话和身份认证。

另外,对于设施除了物理上和技术上的标准升级之外,交通设施特别是道路设施有天然的垄断性和不可无限复制,现在的社会热点对于高速公路的很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另外运输工具比较随机,对跨区域的一体化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路是一段一段修,每段路的服务不是一体的。将来信息技术提供了跨域管理的可能,所以现在交通运输领域也在开展第三方的服务,提供统一的一体化的跨区的服务。

智能汽车为交通运输带来新机遇

道路交通是门到门的服务,个性化需求满足已比较极致,但是效率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现在智能化的车辆,不管是交互式还是网联式,对交通方式带来了新机遇。这对于交通承载的能力是成倍的提升。同时对服务方式也提供了机遇,客运出行分两大类,一类是公共的,一类是个体的,个体就是私家车,我们都喜欢自己开车,比较方便。但是,现在在大城市里不太可持续,不可能每个人都开车出去。另外一个是公共交通,但是不太方便,各有利弊,但是智能化对这两种方式逐渐走向融合带来了机遇。

智能化和共享经济融合在一起,实际上将来的公交更加个性化,可以定制了,本来我们的公交是定班定线,但是未来可以满足定制化的需求,但是车不是我的,还是一种公共的方式,我们的私家车更加共享了,慢慢地走向公共了,这也是智能化带给我们的机遇,包括现在的自动驾驶,大家都说自动驾驶怎么用?实际上国外提供了一些案例,比如在一起相对封闭的区域,大型的社区、旅游场景,包括我们现在正在和北京市交通部探讨,在冬奥会的常规区域,在这里布置低速的、无人摆渡车,本身环境可控,另外速度更低,实际上可以先行一步。

编辑:郑雪芹
  • [
    票]
  • 好文[
    票]
  • 枪手[
    票]
  • 雷人[
    票]
  • [
    票]
  • 标题党[
    票]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9977-531
微 信:ahtvcfs
整车广告:2976751698@qq.com
Copyright ©2014-2017 cfs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fscar.com 皖ICP备170059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