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与芜湖市政府联手打造“全无人驾驶汽车运营区域”的消息成为热点话题。一个是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代表企业,一个是国内智慧城市的排头兵,两者携手发展无人驾驶,具备现实的可能性,也极富想象空间。不过,对于百度提出三年后就实现无人驾驶商用化的目标,许多人都抱以质疑的态度。笔者也认为,对于百度而言,仍需迈过几道坎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首先是技术坎和信任坎。前者是指通过技术保障驾驶的安全可靠性,后者则是指要赢得用户对无人驾驶的信任,而这两者又是密切相关的。要知道,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不仅来自于汽车本身的品质,还涉及HMI交互的顺畅性以及网络安全等多重问题。百度一直强调自家的人工智能技术非常强大,在环境感知、分析决策、行动控制等方面领先同行,但即使再强大的技术,也需经过充分的技术测试和论证。
其实,百度可以对标谷歌,因为两家都对发展无人驾驶显现出热情。谷歌至今已经研发无人驾驶技术6年,测试里程合计达到274万公里。然而,谷歌提交的一份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报告显示,在2014 年 9 月至 2015 年 11 月的15 次路测中,有 272 次软件检测到自动驾驶算法遇到问题,需要驾驶员立即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否则就可能发生更多“接触”事故。而目前,百度并未公布自己的车辆道路测试细节信息,为公众所知的仅为去年底的路测概况。从这点来看,很难说服用户对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完全放心。
其次是人才坎。由于无人驾驶汽车研发需要的人才具备特殊性,不仅要对汽车有深刻认识,而且应了解人工智能、通信等前沿科技,因此对相关人才的争夺已成为业界的常态。而百度研究院原副院长余凯、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团队原负责人倪凯等研发主导人物相继离职,无疑对百度的无人驾驶进程造成不利影响。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说,百度无人驾驶方面已经“没人”了。所以,抓住人才、留住人才、运用人才也是百度需要迈过的一道坎。
此外,还有竞争坎。无人驾驶已成为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仅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积极研发,车企也纷纷展开布局,从北京车展就可见一斑。时下,百度通过与车企合作的方式推进项目,但车企也在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它们之间事实上已经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说互联网公司具备在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方面的优势,那么车企则具备对汽车技术的深刻理解,而且他们掌握车源,同时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一旦车企造出了可商用的无人驾驶汽车,用户如何选择还未可知。所以,百度要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化,需直面的挑战还很严峻。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
12月15日,奇瑞集团高端品牌EXEED星途(以下简称:星途)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