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滴滴打车改名为滴滴出行,并更换了全新的Logo和APP,至此,这家目前国内O2O出行领域的行业老大开始华丽转变,正式升级为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构建出行领域完整生态系初见雏形。
姑且不论滴滴打车未来能否成为业界的“阿里巴巴”,单从滴滴出行CEO和总裁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愿景上,就有值得商榷和思考的地方:“滴滴专车未来将取代自驾车”、”未来中国人将告别有车阶级的概念“……这是滴滴出行的一厢情愿、还是极具噱头的炒作、或者真会成为未来的现实?
滴滴出行的现在和未来
滴滴出行的自信来源于强势的市场地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占据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的市场份额的80.2%,而2月14日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正式合并后,进一步巩固了在出行领域的霸主地位。截止今年6月,中国专车安卓应用市场,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下载量超2亿,超过其他所有专车应用下载量总和。
有鉴于此,公司CEO程维曾表示,专车就是市场化的出租车,不会”消灭“出租车,会推动出租行业的进步,并最终取代自驾。公司总裁柳青认为,未来国人不应该去买车,与其买车回来闲置90%的时间,自己开车也很辛苦,不如来做专车、快车,或者做顺风车车主,既经济又环保,路上还有人聊天,是一件很时尚很酷的事情……
剥夺了我们幸福的权利,你接受吗?
对于这种” 奇葩“的观点,笔者很难苟同。按照他们的逻辑,未来路面上开车的只有两种人:滴滴公司的专职司机和挣钱贴补家用的顺风车车主。当然,这样的结论是有“大数据”支撑的:据滴滴估算,如果买一辆20万的车,大概5-7年一般人就会换车,购车成本加上在这段时间的养护成本、保险、停车费等费用,摊销到每一次出行,保守估计一次的成本在100-200元之间。买一辆车的费用至少可以坐10年的专车、15年的快车。
其实,这种假设本身就不科学,因为你不能简单把车辆价值设定在20万区间,而忽略数量庞大的A级车和更高价值的C 级、D级车。单一的样本在统计学里毫无意义。同时,中国数千万私家车主的用车习惯、需求和消费千差万别,很难用单一模式去衡量。至于养护成本、停车消费、保险花销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用均值去估算有失偏颇。
事实上,私家车不仅仅是一部交通工具,对很多人来说,还把它当做体验乐趣的载体和享受私密空间的伙伴:只要无人驾驶技术没有真正、全面、彻底取代人工操作,汽车的驾驶乐趣就将还是不可剥离的核心功能;同时,即使你会选择在某些时候乘坐专车出行,也不能取代拥有一部完全属于自己、可以和家人放松身心、享受私密空间的座驾的欲望。
何况,截止去年底,我国私家车千人保有量也仅为千分之105.83,只占到美国千人保有量的八分之一,而且80%的汽车消费集中在城市。广大西部地区和县域城市、农村地区依旧有着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你去跟他们说:不要买车了!出行就坐专车吧!私家车过时了!他们相信吗?他们愿意吗?
即使在私家车相对饱和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也不能仅仅依靠专车就可以解决,消费升级、享受性拥有、生活品质的提升都是很多车主升级车辆、购置豪车的初衷,平时上班坐坐专车倒也无妨,周末假日带上女友、家人购物、出游,还是私家车更靠谱、更舒心。自由地幸福开车的权利,谁也不能剥夺,你说呢?
利而不害、共生共享才是互联网精神最核心的要义
互联网给人带来的最大的福利是通过信息对称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大幅度优化社会生活品质,优化生活方式。不是颠覆传统业态、而是去弥补不足,完善升级。除了公共交通方式、出租车、私家车三种出行方式选择,专车出行无疑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同时也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提升民众出行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有需求就有市场,滴滴出行从诞生到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无疑是抓住了民众出行的痛点,解决了方便、高效出行的急切需求。但由此而得出专车将取代或者基本取代私家车的地位,未免太过主观和自大了。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如此的和而不同、多姿多彩,只要不影响他人和社会正常秩序,出行方式完全应该更多样化。
事实上,滴滴出行发展的三年历程,也是中国城市出行互联网化快速发展的三年,未来中国交通建设的智能化是大趋势,现在很多企业所做的仍然是早期探索阶段,只是滴滴出行优势相对突出而已。不断提升客户出行服务质量、优化出行结构,比提出一些另类的观点更有意义。
12月22日,“在一起 去远方”全新星纪元ET增程四驱媒体品鉴暨上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