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用车>养车修车>移动出行:通往万亿汽车后市场的最佳“入口”?

移动出行:通往万亿汽车后市场的最佳“入口”?

收藏 评论 点击率:
 
编辑:竹清风 来源:洞察汽车后市场

孙子兵法云:“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古人作战讲究“量兵相地”,认为只有占据有利的战略地域,充分利用地形地利条件才能保全战争的胜利。

如今,在“互联网 ”的战场上,移动出行俨然已成为互联网创业者心目中“不二”的必争之地、最具想象力的入口,吸引一大波风险资金和创业者疯狂 涌入,为抢夺这个战略要地砸钱、混战、“撕逼”……短短两年时间,出行市场就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和重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纷纷入局并完成 卡位,以滴滴、神州为代表的巨头已然诞生。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出行市场的战争已然结束,专车新规政策出台给专车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风险,资本寒冬下烧钱的打法难以为继,各平台开始加速探寻商业化进程。应该说,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浪潮中,出行领域已经率先步入更深层级的竞争。

最具想象力的出行入口

在“衣食住行”四大需求板块中,“行”一度是痛点最多、也最受诟病的领域。两三年前,在出行高峰打车,望眼欲穿地等上个把小时也等不来一辆出租车,对于在北京生活的人们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打车难,这个令政府头疼的课题却因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得以破解。

当然,过程艰苦卓绝,甚至惊心动魄。从打车切入,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摇摇招车、大黄蜂等一波打车软件涌入,其中滴滴和快的因阿里和腾讯的入局 而存活壮大,而其他打车软件则由于后续融资乏力逐渐销声匿迹。这期间,滴滴、快的展开“血雨腥风”的补贴大战对市场进行深刻教育,也让打车软件融入到广大 普通用户的生活当中。这场战役最终以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的战略合并而告终,也打造出“中国互联网公司之间最大合并案”。

有人曾指出,“互联网 ”会衍生出一批入口,出行是其中最具想象力的入口之一。这无疑代表着争相挤入出行市场的创业公司的心声。在他们看来,出 行是高频、刚需的消费需求,又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符合作为入口的必要条件。同时,出行市场痛点多,线下服务差,具备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改造的可能性。

继打车之后,专车、拼车、租车、巴士、代驾等相继成为出行公司瞄准的新入口。滴滴、神州等都明确表示,要做移动出行的综合入口。为此,在今年年 初完成滴滴快的联姻后,滴滴开始加紧完善其“出行帝国”的业务版图,紧锣密鼓地推出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等业务,几乎覆盖各个层次的出行 消费需求。9月,滴滴宣布更名为“滴滴出行”,以彰显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的战略定位。

作为滴滴最大的竞争对手,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兼CEO陆正耀也多次放言,要做移动出行入口,要成为“出行领域的阿里巴巴”。年初,陆正耀曾明确 给出移动出行入口的定义,即“两主两辅”,以租车和专车为主,以P2P租车和拼车为辅。神州也在年初正式推出“神州专车”,加入专车市场的“厮杀”。而随 着近日神州与e代驾的战略合作,代驾业务或将纳入神州的业务版图。

除了滴滴、神州,出行市场的各细分领域也各有优秀的玩家。在专车领域,有易到、UBER;在拼车领域,有嘀嗒、51用车、天天用车;在租车领 域,有一嗨、首汽租赁;在巴士领域,有接我、嗒嗒;在代驾领域,有e代驾、爱代驾。而BAT也纷纷出手布局,展开对出行入口的激烈争夺,使得市场的态势更 加严峻复杂。

烧钱能否烧出未来?

有人认为,出行市场必须比拼融资能力。

众所周知,阿里投资了快的,腾讯投资了滴滴,而正是由于背靠这两棵大树,滴滴和快的在打车软件的入口混战中胜出,并通过合并成为市场上的“巨无 霸”。百度在错过了第一波出行投资风口后,最终投资了UBER以及两家拼车公司51用车和天天用车。而易到则投入了乐视的怀抱,神州等平台也各有资本支 持。

这也正是互联网创业市场令人唏嘘之处。资本的介入,决定了一批创业公司的生死,使市场不断重复“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的奇怪逻辑。

2015年,在资本的支持下,专车市场展开了新一轮的厮杀。据报道,今年全行业烧掉了约200亿元人民币,而专车行业从2014年到2015年市场扩大了10倍。最终,滴滴、优步、易到用车和神州专车四家成为主要参赛选手。

然而,烧钱真的能烧出O2O的未来吗?

有评论指出,单靠烧钱,烧不出未来。该评论表示,“如果仅仅是为了培育用户消费习惯,短期内难见成效;如果发现是伪需求,就是烧上十年八年也不 会有未来。”上门洗车就被认为是烧钱失败的反面教材,即没有解决用户的痛点,无法培养有忠诚度的用户,是伪需求,因此烧的规模越大死的越快。与之相反,而 滴滴打车此前的烧钱则被不少投资人认为是可行的,原因在于找到了真正的痛点,能够满足社会真实的需求。

在赛富合伙人羊东看来,企业可以烧钱,关键是得烧出结果。他指出,投资人看重两件事:一是烧钱能烧出极速增长,一是烧钱烧得有效率,能烧出一个稳得住的企业。在他看来,中国90%的O2O事业都值得商榷。

在滴滴出行战略副总裁朱景士看来,互联网出行市场格局已定,烧钱也难翻盘。而在易到用车CEO周航眼中,专车市场的行业格局还没有落定,牌桌上的四个玩家还有巨额资金和持续投入能力。近日,易到又掀起一轮补贴返值活动。

而随着交通部《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 出台,专车纳入监管几无悬念。对于易到、神州等自有车辆的专车平台,或是改变行业格局的好机会?

入口变现有那么容易?

有投资人表示,进入B轮、C轮后的O2O服务企业,投资人期待的更多是回报而不是企业的增长规模。这也意味着创业公司必须拿出能够变现的行动,不能只给投资人画饼了。

但在互联网人眼中,移动互联网产品,流量决定成败。只要有了流量规模,无限的业务想象则水到渠成。目前,各家平台都在加速推出商业化进程,寻求流量变现。

以滴滴出行为例,其在10月推出了“滴滴试驾”,即“品牌汽车上门试驾服务”,挖掘滴滴商业变现的潜力。通过滴滴出行的试驾入口,乘客可以浏 览、预约品牌汽车。经过平台认证的车主提供上门服务,乘客可以按照自己规划的线路亲自驾驶,并通过与认证车主互动聊天,了解车辆真实使用状况。随后,12 月7日,滴滴出行宣布,其APP端的“滴滴试驾”频道将双12(12月12日)向终端用户卖车。根据滴滴试驾公布的双12卖车数据:200台丰田皇冠及奔 驰GLA在2小时左右卖完。

在线卖车,无疑是滴滴寻求流量变现的第一步。滴滴高管多次公开表示,在滴滴目前规划的商业化版图中,汽车生态链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包括前端的 销售、租赁等业务,后端的汽车后服务市场,都在滴滴的考虑范围之内。未来,滴滴或将打通包括整车销售、汽配、二手车、本地O2O服务等多个链条在内的环 节,实现移动闭环。

而其他出行平台也在积极寻求流量变现的可能。比如e代驾推出e车管家,提供用户洗车、验车、保养预约等服务场景,未来还会开通保险理赔代办。

然而,从出行向汽车电商、维修保养等汽车后服务的切入就那么简单?有评论指出,滴滴卖车其实也是电商的性质,价格方面采用的也是电商一贯的低价 策略,但是在目前汽车电商平台都在纷纷寻求O2O转型的背景下,想在这块市场打出天下并不容易。同样,在汽车维修保养领域,向线下转型已成趋势,现有的 O2O平台尚且难解盈利痛点,更何况这些新进入者。

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看到出行平台在商业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在出行平台转而去做卖车、售后服务等业务,出行还能称之为“入口”吗?也许,它们已经离自己的初衷很远了。

编辑:竹清风
  • [
    票]
  • 好文[
    票]
  • 枪手[
    票]
  • 雷人[
    票]
  • [
    票]
  • 标题党[
    票]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购车工具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9977-531
微 信:ahtvcfs
整车广告:2976751698@qq.com
Copyright ©2014-2017 cfs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fscar.com 皖ICP备170059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