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新能源汽车繁荣的背后

新能源汽车繁荣的背后

收藏 评论 点击率:
 
编辑:小五 来源:盖世汽车

IT企业造车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除了百度,之前包括谷歌、阿里、乐视、蔚来汽车,纷纷进入到造车的行列,而互联网企业所造的车,无一例外选择了智能互联的新能源汽车。

除了整车,锂电池及充电桩目前也成为投资的“香饽饽”。公开数据显示,仅去年上半年锂电池产业相关上市公司增量投资就达600亿元。与此同时,已有的电池生产企业也在全力以赴加速扩产步伐;而充电桩的预期增长更是得益于政策资金的鼓励,有数据预计,未来五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以上,加之政策补贴,吸引力可想而知。

疯狂背后隐藏着什么?

增长可观的产销量,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外行”及资本的投入,这一切让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看起来是那样的美好,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变数,即在成规模的市场基础上,保障产品品质,防止核心技术空心化及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是业内未来关注的焦点,而这些问题都集中在本土企业身上。

从目前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就可以看出,除以特斯拉、宝马i3等少数不给补贴的进口新能源车外,其余均本土企业产品,且品牌也都是本土品牌。,而在目前所有自主品牌中,几乎没有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并量产投入市场的(吉利汽车甚至提出在2020年前,新能源汽车占到公司总销量的90%)。

“政策助推市场的高速增长及企业在短期内全力投入,产品品质谁来保障呢?”国内著名车评人张志勇质疑,在传统汽车领域,一辆车在上市之前,包括零部件一定会经过大量的耐久性测试,但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纷纷上市,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样的测试呢?

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前CEO廉玉波曾对《汽车观察》表示,与戴姆勒合资后的主要收获之一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坚持零部件的开发标准和流程——“以前,一个零部件在10万公里标准耐久性测试中,做到9万公里的时候坏了,我们就过了;但德国人不干,改进后一定要从头做起,再做10万公里,直到通过。这样做的成本很高,时间也长,但却是质量、安全保证的前提。”

去年中国质量协与全国用户委员会发布了2015年全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测评(CACSI)的分数,虽然新能源汽车当时还在大卖,但其用户满意度分数仅有65分,比整体水平低了14分。而其分数低的主要原因来自,车身装配质量差,内饰做工粗糙,有异响等。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对《汽车观察》直言,国内企业生产的电动车多为传统车型的改良,即加个电池就可以了,而非在独立平台再开发。基于产品周期,未来2-3年很可能会集中出现一批质量问题,届时将引发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争议,企业须得提早考虑这些问题。

同样有问题的还包括电池。据了解,目前很多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上不来,是因为拿不出产能,而这其中的原因则是电池供应商供不上。一位不愿具名电池厂家内部人士坦言,目前中国电池厂太多,产能太分散,整体技术水平也比日韩等发达国家落后。现在产能供不上,生产出来就往车上装。


编辑:小五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
  • [
    票]
  • 好文[
    票]
  • 枪手[
    票]
  • 雷人[
    票]
  • [
    票]
  • 标题党[
    票]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9977-531
微 信:ahtvcfs
整车广告:2976751698@qq.com
Copyright ©2014-2017 cfs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fscar.com 皖ICP备170059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