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汽车产业迎来诸多变化,而这些变化效应虽在本年度未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是却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埋下变化伏笔,事关生存,有关发展。
新生力量导入,僵尸企业退出,进出机制引发生存变数
2015年,国内汽车产业迎来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产业准入与退出政策、机制:新能源车企资质放开,纯电动车生产准入门槛降低,加速产业新生力量导入、搅动市场变动节奏;劝退企业数量更多、力量更强,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产能淘汰进程加速。
虽然目前这项政策的效果并未显现,但是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这项政策将以2015年为起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力量构成,为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多样化的竞争力量,新旧力量的交融与较量之中,每一个企业的生存变数也会加大。
详细来看,其实这两项政策机制的推出与力度的加强前所未有,二者效果不谋而合,均将推进整个汽车产业内部力量的调整。
首先,在新生力量导入方面,互联网、零部件以及各类企业涌入汽车产业。在11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目前已经有 一批共有几十家非汽车企业在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目前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做评审。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许可范围里。
要知道,每一个想进入汽车产业的新进企业的胃口可并不小,不是要打造超级汽车、四个轮子的机器人,就是要建立生态圈,建立全新汽车生态,这些新进力量的涌 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原有汽车生态圈,使整个圈层发生动荡,对原有力量造成冲击。这种冲击可能是思维上的冲击,更可能是市场端的抢食、销量上的冲击。
其次,近日,又有92家车企进入工信部公布的劝退名单,较之于第一批公示的48家劝退名单,此次劝退的数量更多、力度更强,政策信号也更加明显,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速度和效率也因此大大加强。
一旦新生力量涌入后,原有强势力量都有可能面临冲击,更何况那些产销量低连年亏损处于生死存亡边缘的企业,即便不被劝退,也会被竞争淘汰。
所以,纵观自主、合资车企十三五规划便可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抛出大手笔投资计划,针对新能源、智能化、新车型,不断强化市场地位。
接下来,汽车产业可能不再有稳稳地赚钱这一说,生存的变数将不断扩大。
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加码合纵连横,提高国内企业生存不确定性
根据普华永道早前发布的预测,201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兼并收购交易额或创下480亿美元新高,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2015年不仅创造了零部件企 业并购金额的新高,同时也呈现出崭新的态势。一系列并购之中,除强化规模效应,国家零部件巨头开始加速业务调整,有买有卖,不断诞生细分行业巨头。寡头不 断诞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将导致弱势群体生存空间被蚕食。
5月份,采埃孚完成收购天合公司,交易金额124亿美元,将形成全球规模第二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12月18日,上汽大众 Pro 家族试驾品鉴暨 40 周年媒体答谢会”在
12月17日,上汽名爵MG ES5全国媒体长测试驾品鉴会合肥站活动在巢
12月17日,“硬刚·全球直播安全碰撞暨风云A8L上市发布会”在安
在发布会外场,十余辆车辆经典涂装iCAR V23亮相,构成一幅年轻人
12月15日,奇瑞集团高端品牌EXEED星途(以下简称:星途)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