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行业企业>从茅草房走出来的奇瑞

从茅草房走出来的奇瑞

收藏 评论 点击率:
 
编辑:竹清风 来源:汽车有文化

提起奇瑞,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奇瑞QQ,单看它那萌萌的造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的甲壳虫,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它虽不是奇瑞生产的第一款车型,但却是让奇瑞“声名鹊起”的车型,堪称奇瑞的“开国元勋”。而就是生产了这样一款“洋气”的小轿车的奇瑞,最初却诞生于简陋的茅草房中。

QQ截图20150920115024.jpg

作为中国自主汽车企业“第一阵营”的一员,奇瑞与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有着相似的发展道路,几经坎坷,浴火重生。从“含着金钥匙出生”到瓶颈期的迷失,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战略再到单一品牌战略的回归,奇瑞一路的成长可谓“山路十八弯”。

要谈到奇瑞的“发家史”,就不得不提它的“革命阵地”——芜湖。1993年,经济落后的芜湖市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汽车产业,想要实现一直以来的“造车梦”。

然而,芜湖人当时的情况不仅仅是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技术、没人才,不过好在还有芜湖市政府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心里还算是有些底气。为了帮助芜湖人实现造车梦,安徽省委省政府安排当时芜湖市市长助理詹夏来全面负责建立芜湖汽车生产厂的工作,并确定了汽车生产厂的发展哲学为“拿来主义”,缺什么人就挖什么人,而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同为安徽人的尹同跃。

当时,尹同跃是一汽集团的一个车间主任,官儿虽不大,但对于他这个年纪不大的小伙子来说,当时能在一汽谋这样一个职位已实属不易。在外人看来,尹同跃今后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一片光明,前途不可限量。不过尹同跃本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虽然收入颇丰,未来的发展也很好,但终究是在为外国人“打工”,生产出再好的车,贴的也是人家的品牌,创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品牌,一直是尹同跃的梦想。

就这样,一心想自主造车的芜湖人恰好碰到了自嘲为洋人打工的尹同跃,一拍即合的理念让尹同跃在1996年毅然决定放弃自己在一汽集团待遇优厚的车间主任一职,与芜湖人携手踏上了艰辛的逐梦之旅。

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资金的匮乏。由于资金实在太少,尹同跃和他的研发团队租不起体面的写字楼。他们就在芜湖城北找了个废弃的破砖瓦厂。这样,几栋茅草房就成了奇瑞的诞生之地。由于没钱买空调,技术员们不得不忍受夏天的高温炙烤和冬天的彻骨阴冷。夏天人是能挺过来,可电脑却常常被热的“死机”。冬天情况更糟,由于要经常画图,技术员们的手常常被冻得连笔都拿不稳,手上生冻疮那是常有的事儿。但就是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因为心中的梦想,尹同跃和他的团队坚持了两个春秋。

1997年3月18日,安徽省和芜湖市政府决定由下属5家单位共同投资、注册一家国有独资汽车企业,这对当年的奇瑞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经过努力,尹同跃和他的团队最终挤进了这5家企业的大名单,挂靠几家大公司一起成立了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当年奇瑞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发动机、整车及剩下一些附属设施。

从两三年前的茅草房,到如今正正经经的国企大公司,当年的奇瑞颇有些“咸鱼翻身”的意味,可以算得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虽说当时政府给尹同跃的投资只有七八亿元,但这笔钱绝对解决了大问题。尹同跃和他的技术团队依靠在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旗下生产整车、零部件获得的利润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始着手自主生产轿车。不过当时迫于形势成立的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并没有品牌名称,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商标。对尹同跃来说,为自己生产的汽车起个名儿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主持芜湖汽车工作的詹夏来建议将下线的新车取名为“成功”,但尹同跃却觉得这个名字太直白、太土气。当时还有人提议叫做“九华”,原因是安徽有个九华山,去九华山烧香拜佛的有很多富人,便于扩大知名度。然而这个名字在上报工商部门审批时以“地名不能注册商标”为由被驳回,起名这个问题还真把尹同跃他们难住了。

后来还是尹同跃提议用“奇瑞”二字作为品牌名称,意为“出奇不意,带着瑞气”,同样也代表着希望。这个提议一经抛出便引起了很大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奇瑞这个名字很好,完全能表达当时人们的喜悦心情,而以安徽省老干部为主的反对派则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奇瑞”与大军阀“段祺瑞”的名字存在谐音,容易混淆。就在两方争执不下的时候,詹夏来最终拍板,就用“奇瑞”二字注册商标。如今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奇瑞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让企业名称变得更洋气、更国际化,奇瑞还在此后起了个英文名CHERY,从发音上来看,CHERY是奇瑞的音译,除此之外,它还是英文单词“CHEERY”去掉一个“E”而来,表达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的经营理念,同时也暗含着奇瑞不盲目崇外,励志开创国际化自主品牌的决心。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名称,奇瑞造车的条件都已具备,就只差“生产线”这个东风了,而这也成了当时奇瑞发展的一个大难题。

本着“缺什么买什么,少什么拿什么”的原则,奇瑞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适合的发动机或发动机生产线进行收购。然而事情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当时奇瑞面对的问题并不是找不到好技术,而是国外汽车厂商根本不愿意把技术卖给奇瑞,给多少钱都没戏。

最后,“忍无可忍”的尹同跃站了出来,一句“让外国人走,我们自己干!”说出了不求人的豪气,同时也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担子。此后,尹同跃和技术员们只得自己研究图纸、查工艺卡,一点点积累知识,慢慢进行尝试。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技术员经常等翻译员把图纸翻译后,回到家里彻夜研究计算。安装设备前需要将不同设备由8个厂房拉到一起,为了不掉落一颗螺丝,每台设备后面都要跟着十来个骑自行车的工人,见到掉落的零件就马上捡起来,直到将设备安全护送到指定地点... ...

经过500天艰苦卓绝的钻研、试验,这条生产线终于在1998年12月安装完毕并且调试成功,这比尹同跃他们之前计划的时间提前了半年左右。1999年4月27日,生产发动机的所有配件全部到齐,当天夜里奇瑞第一台发动机顺利生产下线,点火成功。同年5月18日,奇瑞正式宣布企业历史上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这同时也意味着奇瑞的造车之路已经开始走上正轨。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风云轿车缓缓驶下生产线,对于奇瑞来说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从当年的茅草房办公室,到高大宽阔的厂房,再到如今第一台整车下线,这其中的辛酸恐怕只有奇瑞的元老们才能知道。

设备有了,技术齐了,车也生产出来了,可奇瑞风云还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当时民营造车企业共同的难题——没有“准生证”。拿不到汽车生产许可,就登不上国家轿车生产目录,也就无法在全国销售。在当时看来,对于民营造车企业来讲,与当时国内大型汽车厂商联姻变相获得生产轿车许可证是“最靠谱”的选择。

在“惨遭”一汽、二汽的连续拒绝后,就只剩下上汽集团。然而,上汽最初的态度同样非常坚决:白给也不要。这话虽然听着让人绝望,但对于志在必得的奇瑞来说,他们已经没有退路,想造车,就必须啃下上汽这块硬骨头。眼看谈判实在没什么进展,奇瑞只得利用政府资源,邀请国家主管部门领导与上汽集团沟通,在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的劝说下,上汽终于答应接受奇瑞,给了奇瑞一个名正言顺的户口。

然而,这个所谓“联姻”完全是一场不平等交易,为了取得这张汽车准生证,奇瑞将注册资本的20%,也就是3.5亿元资产无偿划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除此之外,上汽还对奇瑞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不分红,完全就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好在奇瑞最终如愿获得了期盼已久的“7字头”轿车生产目录,奇瑞风云也登上了国家机械局被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中,自那时起,奇瑞所有车型的尾部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识。

拿到轿车生产许可证后,奇瑞风云的产销量开始发疯似的增长,2000年奇瑞生产的汽车加在一起不过2000台左右,到了2001年12月8日,奇瑞第三万台汽车已经下线,而奇瑞的销售额也达到了惊人的20多亿,除去所有成本后,仍然盈利13亿元人民币。用当时奇瑞汽车公司元老的话说,这个数字把他们自己都吓了一跳,他们这才知道,造车原来这么赚钱。

随着奇瑞销售额的飞速增长,上汽与奇瑞在双方股份份额上的争执越来越大,互不妥协的双方也已失去了合作的基础。2003年6月6日,上汽集团宣布正式退出奇瑞,并于同年9月30日宣布已将原持有的奇瑞20%的股份通过无偿划转方式转让回奇瑞的原股东方,上汽不再持有奇瑞任何股份。

脱离了上汽后,奇瑞更加发力,乘胜追击。仅2003年一年,就推出了风云二代、奇瑞QQ、奇瑞旗云等几款新车。尤其是经典车型QQ,一经上市便凭借圆润可爱的造型、经济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众多国内年轻消费者的眼球。

至此,奇瑞成功完成了进化与蜕变,不但丰富了产品线、拓宽了销路,还实现了销量上的辉煌,可以说,2003年是奇瑞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而奇瑞也在这一年中把握住了机会,一举占领了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高地。

然而,经过了爆发式的发展,奇瑞也难以逃脱“品牌瓶颈期”的厄运。2004年起,从轿车形象逐渐走低,到进军SUV、跨界车领域,再到进行商用车尝试,奇瑞在国内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却陷入了迷失的状态。除了QQ系列车型销量稳定,支撑着奇瑞的根基外,奇瑞在各个领域进行的各种尝试似乎都不怎么奏效,有些甚至进一步拉低了奇瑞的品牌形象,奇瑞遭遇了品牌发展的瓶颈期。

为了增强品牌影响力,2009年初,奇瑞汽车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宣布了全年四大品牌、15款新车的宏大计划,并向人们描绘了企业的美好愿景。2009年,“奇瑞”二字成为这家企业下属的一个品牌名称,与开瑞、瑞麒、威麟三个定位不同的品牌一起组成了奇瑞汽车公司。奇瑞想要凭借拓展品牌的宽度来摆脱品牌发展的瓶颈期,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实施多品牌战略两年多后,企业转型非但没有成功,庞大的开支以及同品牌间不同车型的“自相残杀”反而几乎将奇瑞拖垮。认识到战略失误后,2012年8月,奇瑞宣布停止多品牌战略,回归一个奇瑞的发展方向。这次,在长久的迷失后,奇瑞似乎找到了通往成功的正确道路。

2013年4月16日,奇瑞发布了全新品牌LOGO及发展战略,并在同一天发布了奇瑞全新“iAuto”汽车核心技术平台,“iAuto”平台则担负起了此后奇瑞车型生产的重任,艾瑞泽7则是奇瑞回归一个品牌战略后的亮相的首款新车型。

如今,经历了辉煌与战略失误的奇瑞,少了几分成功时的傲气,多了几分沉稳,仿佛又回归到了最初茅草房创业的时期,开始埋下头来苦练内功,在追求自主核心技术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这个从茅草房中走出来的自主品牌,能否建造起自身的技术大厦,我们只能带着祝福拭目以待。

编辑:竹清风
  • [
    票]
  • 好文[
    票]
  • 枪手[
    票]
  • 雷人[
    票]
  • [
    票]
  • 标题党[
    票]
相关阅读
已有
 
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选图文
本周本月热点新闻
关于网站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隐私保护 免责声明
网站条款 关于我们
帮助导航
服务中心常见问题
积分兑换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手机应用
常用工具
汽车报价车型对比
品牌查询商家地图
购车工具咨询低价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9977-531
微 信:ahtvcfs
整车广告:2976751698@qq.com
Copyright ©2014-2017 cfsc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fscar.com 皖ICP备17005978号-1